|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ome >> 福清人物 >> 古代人物传 >> 刘铣 |
|
|
|
|
刘铣(生卒年月无考)字应伯,福清化北里人,北宋著名音乐家,宋“大展乐”制订人之一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初授莆田县主薄,接着升庐江知县。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徽宗认为国家乐制不协调统一,遂设置讲议局,招聘音乐人才.刘铣精通音律,应召入京,被委任为讲议检讨官.三年后,晋升为大理寺垂。再过四年,新乐制订成功,赐名“大展”,置“大晨府”,负资乐制改革。刘铣献上《历代雅乐正革》和《宋制作之音》,对历代雅乐的沿革、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述,对宋代音律制作提出方案,主张把燕乐与徽调融合起来,创制出‘致正中和”的正徽调。这些意见正合徽宗心愈,刘铣因而被任命为“大辰府”典乐,不久升鸿萨寺、太常寺少卿,主管朝廷礼乐、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徽宗将“大辰乐”定为国家正统音乐,顽行天下。“大屁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刘铣除主持制订乐制改革外,还著有《续因革礼》、《钟吕解》等10卷著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