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0 items in your cart
subtotal: $0.00 | checkout
Language:


风云人物
> 曹德旺
> 林紹良
>> 李文正
>> 林氏集团
>> 林文鏡
>> 三林集团
> 林文鏡
古代人物传
近代人物传
融网制作成员
Home >> 福清人物 >> 风云人物 >> 林紹良  
华人首富林绍良 世界第六巨富 (1/3)  (1/3)
Print This Topic Email to a friend
拥有近100亿美元资产的印尼华人林绍良号称“世界第六巨富”。据悉,林绍良的财产已超过了地产大王李嘉诚和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



虽然林绍良已经87岁,并且退居幕后多年,但他“世界华人首富”的影响力依然不减,而且延续到他在大陆的老家。入秋时节,在林绍良的家乡——福清市海口镇举办了一场高规格、多系列的“侨乡之光”图片展,突出宣扬林绍良对家乡海口的贡献。当地政府希望此举能借林绍良的威名,通过打“侨牌”来吸引更多的“林绍良”们前来投资。

拥有近100亿美元资产的印尼华人林绍良,被美国《投资家》杂志列当今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号称是“世界第六巨富”。据信,林绍良的财产不仅超过了享有世界声誉的船王鲍玉刚、工商巨子霍英东,而且也超过了地产大王李嘉诚和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被一些媒体誉为“世界华人第一富豪”。

乱世英雄

林绍良1916年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林家祖辈以种田为生,有祖传的水田30亩,一头水牛和一些农田。林的父亲为人朴实敦厚,他在父母的教诲和熏陶下,继承了家风,性情温和。幼年林绍良在村中林氏祠堂念私塾,先后念完了“四书”、《诗经》、《左传》等书,养成推崇忠烈侠士以及儒家道德观念的思想。

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第二年,日军侵占福清,为了避免被抓壮丁,林绍良飘洋过海来到印尼爪哇,投奔叔父林财金。叔父开了一个花生油店,林绍良就在店里当学徒。当时的印尼也是兵荒马乱,市面萧条,赚钱并不容易。林绍良独辟蹊径,向叔父提出到外面去“搞推销”,这一招十分有效,油店销售额于是成倍增长。

没多久,林绍良想只身到外面闯一闯,便独自做起兜售咖啡粉的小本生意。他每天半夜起床,把咖啡豆磨成粉,然后用旧报纸分包50克或100克的小包,不管严寒酷暑,骑着自行车跑到六、七十公里外的镇上出售。这个生意虽然盈利不多,但却培养他的胆识,接触了很多人,积累了社会经验。

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抗击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又打响了。当地华商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独立战争,林绍良感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时机到了,周密策划过后,决定从事一项充满机会但危险的业务——给印尼军队运送军火和药品。

当时恰逢一位名叫哈山·丁的印尼军队领导人在林家藏匿了一年多,与林绍良结成了莫逆之交。这位哈山·丁不是别人,正是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加诺的岳父。通过哈山·丁的关系,林绍良结识了中爪哇第四军区蒂波尼哥罗师的军官们,其中一位便是后来统治印尼32年的铁腕总统苏哈托。

就这样,林绍良通过哈山·丁结交苏哈托,通过苏哈托开始了军火、药品生意,并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在这期间,他善于经营的作风和才干,给苏哈托等印尼军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林绍良也因此在患难交往中与他们建立了亲密的私人友谊,为日后事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矗印尼“老大”曾有评论说,林绍良是胡雪岩式的红顶商人:通过结交政要,抓住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本国经济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之机,围绕衣食住行等传统产业,因缘际会,积聚巨额财富。

印尼独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林绍良仔细分析了国家的经济形势,决定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需要着手,从大众的衣食住行开始创业,尔后再相机进入其他领域。林绍良于是先将自己的贸易公司迁到首都雅加达,并从1952年起相继办起了肥皂厂、纺织厂、轮胎厂以及自行车零件制造厂。随着企业的发展,他逐渐把目标放在进出口贸易上,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贸易关系。

1967年之后,苏哈托出任印尼总统,次年政府颁布了国内投资法。林绍良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利用他与苏哈托以及其他军政官员的良好关系,迅速拓展自己的事业。

印尼是个条件优越的农业国,但由于长期受殖民主义单一经济的影响,粮食不能自给,每年政府都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粮食,成为国家经济的一大负担。林绍良瞅准时机,向印尼政府建议,在印尼国内自行加工面粉。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把全国生产面粉的三分之二专利权交给林绍良。为此,林绍良成立了波戈沙里公司,经过10年的努力,公司生产的面粉已达国内需求量的80%,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面粉公司。林绍良由此也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面粉大王”。

在这期间,林绍良仍继续经营他所熟悉的丁香生意。在当年贩运军火、药品的同时,林绍良发现了另一宗大买卖——丁香生意。中爪哇生产的丁香烟远近闻名,作为生产香烟原料的丁香每年进口量高达2万多吨。凭借与苏哈托的特殊关系,林绍良的美卡有限公司和默朱布阿有限公司相继获得政府授予的丁香进口专利权。这两家公司进口的丁香,约占非洲盛产丁香的马达加斯加和桑巴尔的总产量的90%,林绍良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丁香大王”。

1975年林绍良又开始涉足水泥生产,没用几年,林绍良的“印度尼西亚洋灰公司”就成为印尼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印尼目前是东盟国家中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出口国,而林绍良所属水泥公司的产量,占全印尼总产量的60%。

[ 1  2  3    Continue ]
林文鏡 
Print This Topic Email to a friend
林文鏡:華商在CAFTA建立中的三大作用

  本報訊 融僑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文鏡7月16日第三屆世界華人論壇上演講時指出,華商在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中有四大優勢,可以發揮“橋梁、向導、融合劑”三大作用。
  林文鏡認為,華商是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力量,這是由華商在東盟國家特殊地位決定的。他指出,華商在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有四大優勢:優勢之一,東盟華商實力雄厚。優勢之二,東盟華商影響力巨大。優勢之三,東盟華商興趣甚濃。優勢之四,東盟華商具有兩地投資成功經驗。

  他說,自由貿易區是經濟一體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現象,其實質內容是在參與成員之間相互降低或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增加新的貿易和投資機制,這必將極大地增進中國與東盟的經濟融合度,創造出大量新商機,從而攜手并肩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華商除了自己企業本身的投資、貿易經濟活動外,還可以發揮三大中介作用:

  一、橋梁──推介作用。東盟華商在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可以利用熟悉中國,與東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殊優勢,收集東盟、中國投資機會、貿易機會、合作機會,而后進行了評估、測算,一方面向東盟國家全面推介中國投資興業機會,一方面向中國推荐東盟國家的投資興業機會,以促進中國一東盟更密切的經濟合作。

  二、向導──服務作用。在建設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兩地的企業家要更好合作,共同發展,還需要有人導引、服務,華商在這方面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優勢能幫助對方在最短時間里獲得成功。比如,中國商人到東盟投資,東盟的華商可以協助組織團隊、可以負責早期規划、可以為他們的投資提供許多經驗。東盟商人到中國投資,華商們同樣可以利用自己在中國的人脈資源、經驗,為他們提供幫助。

  三、粘合劑──融合作用。東盟華商可以利用自己在東盟社會的廣泛影響力,對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做廣泛的宣傳動員,消除一些不解和誤解,調動更多的力量配合,這是保証中國企業投資東盟成功的要素之一﹔可以利用自己投資中國建立起來的資源,動員更多的人配合、支持東盟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可以通過各種形式集合起部分東盟商人與中國商人,聯合起來投資一些大項目。

  林文鏡先生表示,我們始終堅信,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在這個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形成一個擁有最多人口和最大潛力的統一市場,不僅會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各自的經濟發展與出口增長,也將為人類的進步與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為此,我們東盟華商將不遺余力,做先鋒,做中介。一切有利于自由貿易區建立的事,我們都樂意去做,都竭盡全力去做
李文正 林氏集团 林文鏡 三林集团
Global Extranet | Report Bug | FUQING Copyright 2006 | Register | Site Map
现在Ip: 222.248.134.167
现在时间: 3/3/2006 12:06:50 AM
powered by frontsql 3.0